不忘初心,共创未来——学诚会长在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50周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
时间:2017.05.31
5月29日,日本东京举行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50周年祝贺会,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在会上讲话:
在这生机勃勃的初夏时节,在这吉祥美好的日子,有幸与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以下简称“日宗恳”)的各位故交新知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日宗恳”成立五十周年,因缘殊胜,欢喜无量。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界,向“日宗恳”成立五十周年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在座诸位大德、各界嘉宾致以诚挚问候,向致力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事业并已往生的前辈大德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十年前,我曾率团出席“日宗恳”成立四十周年庆典,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到“日宗恳”历经岁月洗礼,不忘初心、勇猛前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为推动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感到十分高兴。更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日宗恳”与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界的友谊之树,在贵我双方共同呵护下,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花果飘香。
一、黄金纽带,源远流长
我们的友谊之树深深植根于中日佛教传统法谊的沃土。中日两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两国的文化既各具特色,也传承着不少共同的基因。每次访问日本,特别是参访名胜古迹和历史悠久的寺院,常常体会到浓厚的唐风宋韵,感到十分亲切。中日佛教法谊源远流长,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几个名字、几处圣迹就足以凸显中日佛教横贯古今、熠熠生辉的黄金纽带关系。
在日本奈良,有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寺——唐招提寺,那里清净自然、庄严古朴,精美典雅的殿堂建筑与静谧清幽的自然环境交相辉映,一入山门就令人肃然起敬,自然收摄身心,顿感清凉自在。那里有孝谦天皇亲赐的寺额,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干漆圣像,那里是日本律宗的总本山,是鉴真大师驻锡弘律的根本道场,是中日两国佛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一千两百多年前,当鉴真大师接到远渡重洋的日本法门兄弟的至诚邀请时,当他的弟子们面对风高浪急、吉凶未卜的弘法之路犹豫不前时,他平和又无比坚定地说,日本是“有缘之国”,“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就是凭着这样勇猛无畏、为法忘躯的精神,鉴真大师历经五次失败,甚至双目失明,依然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他不仅将《四分律》完整地传入日本,开创了日本律宗,在天皇支持下建起了唐招提寺,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还将中医药和当时中国先进的建筑、造像技艺传入日本,为日本文化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日两国佛教界共同尊奉的祖师大德,也是两国人民共同敬重的友好使者、文化使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题目是《登乐游原》。这块叫作“乐游原”的高地,就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那里坐落着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寺院——青龙寺。说它古老,是因为这是一座始建于隋代,复兴于唐代的古寺;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日两国佛教界共同努力下,在原有遗址发掘保护的基础上重建的。在唐代,青龙寺是中国真言宗祖师惠果大师驻锡弘法的根本道场,也是日本真言宗初祖弘法大师空海跟随惠果大师学习密法的圣地。这里有中日两国共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有两国佛教界共同修建的“惠果、空海纪念堂”,见证、纪念着两国佛教一脉相承的殊胜法缘,凝结着两国佛教界跨越时空的深厚法谊。弘法大师空海,宿根深厚,不仅精通三学,而且兼通儒道和梵汉语,堪称一位全才式的佛教大师。他不仅将真言密教传入日本,建立日本真言宗,与传教大师最澄一起开创了平安时代日本佛教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将唐代的采矿、筑路、水利、架桥等先进技术引入日本,首创平民教育,为日本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辉耀古今的杰出贡献,至今仍受到日本人民的纪念和崇敬。他也是中日佛教交流的使者、文化交流的功臣,受到两国佛教界和两国人民的尊敬。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在高楼林立与车水马龙间静静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幽静淡雅的院落。这里就是被誉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策源地的金陵刻经处。它的创办者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文化史上著名的杨文会居士。杨文会居士早年随清朝外交家曾纪泽出使欧洲时,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日本净土真宗南条文雄法师。此后三十余年间,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切磋佛学,互助互利,成就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杨文会居士绍继绝学、流通法宝的宏愿大业得到南条文雄法师的大力帮助,很多我国宋元以来久已佚失的重要佛教典籍,在南条文雄法师的帮助下得以从日本回传并刻印流通。杨文会居士也对日本京都藏经书院刻印《续藏经》的事业给予了鼎力帮助,不仅对初拟目录提出增删意见,而且多方搜集善本,以供采用。杨文会居士与南条文雄法师的友谊与合作,是中日佛教传统法谊在近现代绽放出的新光彩,值得两国佛教界珍视、纪念与发扬。
一种宗教、两个国家、三处圣地、四位先德,沿着他们光辉的足迹,穿越千年、横跨万里,我们不难发现在中日佛教发展史和两国人民友好交流史上,贯穿着一条由两国佛教先德的伟大愿行与宝贵心血共同凝结而成的黄金纽带。正是因为这条历久弥坚的黄金纽带的涵育滋养,我们的友谊之树才能挺拔健壮、枝繁叶茂,为两国人民提供佛教特有的慈悲、和平、智慧的依怙和荫庇。
二、友谊之树,同心栽培
我们的友谊之树,是由中日佛教先德秉承佛教慈悲和平的精神、无所畏惧的胆识和善巧方便的智慧,共同播种、灌溉和培育的。说起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佛教交流和“日宗恳”的建立,难免要碰触那场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今天我们谈论战争,绝不是为了加深仇恨,而是为了记取历史的前车之鉴,发扬佛教慈悲智慧的精神,帮助两国人民摆脱冤冤相报的苦海轮回,永远不再遭受刀兵劫难。中日佛教法缘相系、法脉相承的传统法谊虽因战火而蒙尘,但绝不会被战火摧毁。佛教慈悲和平、无我无畏的精神,不仅使中日佛教传统法谊再焕生机,也使中日佛教徒成为中日民间往来的破冰者,成为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不可替代的积极力量。
1952年10月,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佛教界委托出席会议的日本代表带回一尊药师佛像赠送给日本佛教界,表达了疗治战争创伤、促进和平友好之意,并得到日本佛教界的热情回应。从那时起,我们两国佛教徒便开始共同栽培新时期中日佛教友谊之树。
1953年日本佛教界成立“中国在日殉难烈士慰灵委员会”,在大谷莹润长老和管原惠庆长老领导下,历时十一年(1953-1964),分九批送还三千多名中国在日殉难劳工的遗骨。1961年5月,大谷莹润长老访华时,向我会赠送了日本社会各界一千五百余人签名的“日中不战之誓”签名簿,表达了日本佛教界希望中日友好、永不再战的坚定决心。经过两国佛教界共同不懈的努力,到1962年、1963年,两国佛教界、文化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大师圆寂1200周年活动,对灌溉新时期两国佛教友谊之树、加强中日民间往来、促进两国邦交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日邦交正常化使两国佛教交流进入一个更为广泛深入的阶段。许多日中友好佛教组织纷纷兴起。在1953年2月成立的“中国人俘虏殉难者慰灵实行委员会”和1955年7月成立的“日中佛教交流恳谈会”基础上,1967年5月“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正式成立。1975年“日中友好佛教协会”成立。随后,日本佛教各宗派相继成立了各自的日中友好佛教组织,两国佛教交流也比以往更为频繁。其中鉴真大师像于1980年回国巡展更是千载一时的盛举,不仅加深了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关系,而且促进了文化界包括文学、艺术、医药等方面的友好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佛教事业逐步恢复振兴,中日佛教交流也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双方友好交流更加频繁,方式更加多样,机制更加灵活,平台不断搭建,中日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日益巩固,中日佛教友谊之树迎来了温暖和煦、甘霖遍洒的春天。最近十余年来,“日宗恳”与中国佛教协会互访不断,老一辈缔结的友好关系得到传承发展。持田日勇会长多次率团访华,连续四届出席我国佛教界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我会前任会长一诚长老、传印长老和我本人曾多次在日本和中国与持田日勇会长见面,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2011年9月,我会荣幸地授予持田日勇会长“中日佛教友好使者”称号,以表彰他多年来为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也以此表达中国佛教界对“日宗恳”的深情厚谊。
饮水思源。今天,我们面对新时期两国佛教界共同栽培的佛教友谊之树,应当永远铭记与感恩为播种、灌溉、滋养这棵友谊之树而付出宝贵心血、贡献智慧力量的两国佛教先德。我们永远感念大谷莹润长老、西川景文长老、小野塚润澄长老、大河内隆弘长老、菅原惠庆长老、椎尾弁匡长老、高阶隆仙长老、清水谷恭顺长老、山田无文长老、冢本善隆长老、大西良庆长老、道端良秀长老、西川鉴海长老、山田惠谛长老、庭野日敬先生和我会赵朴初老居士等无数佛教先德以及在座的各位朋友。先辈大德和各位佛教同仁的努力和付出,必将永载两国佛教友好交流的史册,激励我们忆念先德、勿忘历史、世代友好,沿着中日佛教友好的道路继续前行。
三、不忘初心,共创未来
普贤行愿精神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绝不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也不灰身灭智、独享寂静,而是为了实现普度众生的宏愿,尽未来际精进不息。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不忘根本、坚守初心,汲取经验、继续前行,就是要用普贤行愿的精神,传承发展中日佛教黄金纽带关系,呵护滋养新时期中日佛教友谊之树,共同开创中日佛教光明美好的未来,促进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在这里,我想对今后中日佛教友好交流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进一步加强中日佛教界的合作共事。今后的中日佛教交流,不仅要加强各个层次的人员互访,定期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会、研讨会,继续完善交流平台机制,而且要进一步发扬佛教“四摄”法中的“同事”精神,在弘法、教育、研究、慈善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在互鉴互学、互助互利中共同成就弘法利生的事业,推动中日佛教交流更加落地、更加具有建设性成果,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强中日佛教青年交流。我们十分愿意和期待与日本佛教界深入交流探讨加强中日佛教青年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特别是希望通过有计划、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为中日佛教青年提供共同学习、共同修行、共同生活、共同从事弘法利生事业的机会,加强两国佛教青年的互相了解,加深法情道谊,为中日佛教交流提供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希望继续以佛教交流促进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中日佛教法乳一脉,有着共同的信仰与追求,有着共同尊奉的祖师和经典,有着共同向往的祖庭圣地,有着一以贯之的精神和要义,是同修道友,也是法门兄弟。精神信仰与法脉传承上的紧密联系以及佛教和平无我的教义,使我们天然成为两国和平友好的使者,也使佛教成为联系中日人民的心灵桥梁与文化纽带。希望我们继续发挥沟通心灵、维护和平的职能,效法先辈大德,作国家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如来使者、和平使者、文化使者,为实现中日世代友好,实现东北亚乃至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贡献。